最近蠻多人跟我聊到關於錦江級巡邏艦,錦江級為中華民國海軍與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設計,在落實國艦國造政策下由國內民營造船廠所建造的500噸級巡邏艦,早先規畫用於近海巡邏、護漁之用。


至於媒體與軍方(?)的說法是為了取代山字號的任務,不過當年取代山字號的光華二號計劃,原先是以韓國的蔚山級為基礎,後來法國拉法葉艦以黑馬姿態竄起,政府也很快的簽約採購,錦江與山字號是兩種級別噸位差異很大的船,山字號在減裝前,五吋砲、海叢樹飛彈、魚雷發射器可是一應俱全,所以應該是說用以取代山字號服役末期的巡防勤務,這樣的說法比較為客觀。


首艘的錦江級於1994年成軍,但後續幾艘船因為主機採購問題或某些不明政策因素,造成數家民營造船廠抵制而流標,最後由中船(現稱台灣國際造船)1997年與海軍簽約,後續的錦江級分別在1999-2000年間陸續成軍。


1999年起行政院有了統一海上事權的構想,經立法院立法通過相關法規,於是2000年海巡署成立,由於海巡署在法條中具有司法警察身份,承平時期由它們專職處理海上保安事務較不敏感,也較無爭議性,從此海軍除了專職作戰之外,不再兼任所謂海上臨檢、巡護、護漁等任務。


錦江級原先除了第一艘外,後續的船出廠時僅配置40mm快砲與20mm機砲,在噸位、武裝、耐海性能均較海軍中的現役的作戰艦艇遜色許多,既然高攀不上也無法再執行原先的規劃需求的勤務,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下,從此錦江級在海軍的地位變的非常尷尬,猶如雞肋般,食之無味,棄之又可惜。


另外,錦江級這種延續自PC哨戒艇的觀念,在民國40-50年代"舊"江字號多次與共軍的海上衝突中連番的失利,PC艇船小既跑不快、看不遠、火力不足又不耐打,在現今觀通、火力俱較50年前進步的現在能否上戰場平安歸來,仍為一大疑問。


2006年,新江軍艦(PG-606)改裝為強化兵裝船型,將原本的40mm 快砲換裝為76mm 快砲並加裝4枚雄二飛彈,不過成效與性能是否符合海軍需求後續仍待觀察。不過,錦江艦低矮的乾舷,狹小的艦體能否承受大規模改裝並符合外洋作戰需求?本人倒是持相當懷疑的態度。


至於海巡署以錦江級藍圖修改後建造的海巡艇,表現倒是很稱職也符合需求,如能加裝40mm火砲,其運用彈性更是錦上添花,海軍的錦江級巡邏艦真的只能怪它生不逢時與生錯了地方。



參考資料:


維基百科--錦江級巡邏艦


中國軍艦博物館--錦江級巡邏艦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海波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